• 宏观展望
    • 市场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

  • 文章

开创新道路

  • 进入第二个十年,“一带一路”的倡议站在了中国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 中国内地在绿色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能源转型带来了巨大机遇
  • “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方向巩固了香港作为绿色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加速推进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内地崛起为全球投资大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24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1,630亿美元,是全球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尽管如此,中国内地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对经济规模而言仍然很小,但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会加速。关税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催化剂,推动生产布局向终端消费者靠拢。在国内,“内卷式”竞争也迫使更多制造企业扩大海外布局。

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日益显著的特点是,越来越多投资流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体。中国内地对“一带一路”的总投资占比稳步上升,2025年上半年达到25%,高于2021年和2022年16%的平均水平。同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体 数量也增加了12个,达到150个(全球共有195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这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内地不断扩大的投资网络中的重要性。

随着“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该倡议将继续成为中国内地对外投资的重要载体。然而,该倡议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变,从推动大基建项目的总体计划转变为精耕细作、与中国内地更广泛目标深度融合的合作框架,包括全球经济融合、供应链韧性以及技术进步等。这一战略转变的特点是转向以绿色、数字化为特征,符合全球产业链动态,并聚焦于东盟和中东等重点地区的“小而美”项目。中国内地也正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框架来促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下日益紧密的贸易与投资联系,也催生了跨境人民币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制度性安排(例如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及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进程。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央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32项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22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内地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6月10日)。

香港作为区域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独特地位,也将从中受益。随着中国内地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体加快绿色转型,香港有充足的机会发挥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香港还可以扮演更强大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更广泛使用(例如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体中),并为外国投资者投资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提供渠道,带来多样化的人民币计价资产和风险管理工具选择。

Need help icon

需要帮助?

如对我们的产品及服务有任何疑问,请点击"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