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展望
    • 市場經濟

「一帶一路」倡議

  • 文章

開創新道路

  • 進入第二個十年,「一帶一路」的倡議站在了中國內地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 中國內地在綠色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為「一帶一路」倡議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能源轉型帶來了巨大機遇
  • 「一帶一路」倡議的新方向鞏固了香港作為綠色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加速推進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內地崛起為全球投資大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24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1,630億美元,是全球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儘管如此,中國內地的對外直接投資相對經濟規模而言仍然很小,但我們認為這一趨勢將會加速。關稅不確定性可能成為催化劑,推動生產佈局向終端消費者靠攏。在國內,「內卷式」競爭也迫使更多製造企業擴大海外佈局。

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日益顯著的特點是,越來越多投資流向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體。中國內地對「一帶一路」的總投資占比穩步上升,2025年上半年達到25%,高於2021年和2022年16%的平均水平。同期,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體數量也增加了12個,達到150個(全球共有195個國家),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這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國內地不斷擴大的投資網路中的重要性。

隨著「一帶一路」進入第二個十年,該倡議將繼續成為中國內地對外投資的重要載體。然而,該倡議也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戰略轉變,從推動大基建項目的總體計劃轉變為精耕細作、與中國內地更廣泛目標深度融合的合作框架,包括全球經濟融合、供應鏈韌性以及技術進步等。這一戰略轉變的特點是轉向以綠色、數位化為特徵,符合全球產業鏈動態,並聚焦於東盟和中東等重點地區的「小而美」項目。中國內地也正借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多邊貿易框架來促進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直接投資。

「一帶一路」倡議下日益緊密的貿易與投資聯繫,也催生了跨境人民幣需求的結構性增長。制度性安排(例如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定及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進一步促進了這一進程。截至2025年5月底,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央行和貨幣當局簽署了32項雙邊本幣互換協定,其中22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內地簽署了「一帶一路」協定(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6月10日)。

香港憑藉其作為區域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獨特地位,也將從中受益。隨著中國內地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體加快綠色轉型,香港有充足的機會發揮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優勢。香港還可以扮演更強大的「超級聯絡人」角色,促進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更廣泛使用(例如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體中),並為外國投資者投資日益成熟的資本市場提供管道,帶來多樣化的人民幣計價資產和風險管理工具選擇。

Need help icon

需要幫助?

如對我們的產品及服務有任何疑問,請點擊「展開對話」。